教育是一场修行

“教育是一场修行。”第一次看到这句话的时候就特别喜欢,把它抄在了笔记本上,并深深刻在了心里。

一、将真善美植入儿童心灵深处是修行。

经常跟家长们说,在孩子面前适当示弱,增强孩子们的自信心,可以让孩子逐渐强大起来,其实作为教师何尝不应该这样做呢?

上课前,我抱着孩子们的同步练习册,走到教室门口的时候刚好有几个孩子也走到那里。我说“哎呀,这个作业真是太重了,压得我都快抱不动了!”

一个响亮的声音传来,“老师,我来抱!”说着,就从我手中“抢”了去,其他几个孩子也帮那个孩子拿了一些。

进教室后,我立即表扬了他们。我说:“我们应该像小林(化名)他们这几个同学学习,这样的孩子在学校知道心疼、体贴老师,在家里肯定也是一个懂得孝敬父母的好孩子,他们这么懂得心疼老师,上课的时候怎么可能做小动作?怎么可能不认真听讲呢?”

我看到了那几个孩子端正地坐着、认真地听着,眼睛里充满了光亮与喜悦。

二、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是修行。

在被萌娃气得火冒三丈的时候,想到教育是一场修行,努力压制、控制自己的怒火,转为表扬,“你看人家小旭(化名)刚才还在捣乱,现在听得多认真呀!”刚才还沉浸在自我游戏的小旭,听到表扬自己的名字,立刻坐得端端正正。

一次排队,我分明看到一个孩子手里拿着玩具在玩。以前没收他的东西,批评他之后,他还会再寻找其它的东西把玩,感觉自己做的是无效教育。此刻我努力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违心地说:“看人家小华(化名)多棒,现在排队的时候终于不玩东西了,即使手里拿着玩的东西,也在努力控制着自己不玩,多有毅力呀!”多么神奇,他竟然跟着大队,认认真真地走了起来。

三、学会鼓励是修行。

班级中有个孩子,有点木讷。通过外在的反应,可以看出这个孩子在家里应该是经常挨批评,获得感与存在感极低的孩子。

我们常说:“作为父母,如果我们经常批评孩子,他不会停止爱我们,但他一定会停止爱自己。遇到一双好的父母,绝对是孩子最大的福气”,此刻我很心疼这个孩子。
当课堂上感觉自己应该“点到为止”的时候,我就会呈现一些感觉自己比较“为难”的题目,“谁能不能帮老师解决一下呢?”孩子们乐于助人的情绪,总是轻而易举被点燃。即使那些不太自信的孩子,在这样氛围的感染下,也会缓缓举起手。

当我看到他那从未举起的小手,我立即鼓励他站起来讲给大家听,虽然声音有点小,虽然结结巴巴,虽然有些不太完整,但是在我的鼓励与大家的帮助下,他已经迈出了很大一步。

四、守护儿童天性是修行。

今天连同课前辅导算是连续上了三节课,感觉稍微有点累。在大课间的时候,找了一个孩子的凳子坐在那里。看着孩子们高兴地玩耍,突然想到了曾经看到的一句话“很多父母,正在全心全意地培养着一个‘白眼狼’。”此时脑子里突然冒出了一个想法,能不能趁机做一次爱的教育?然后我就坐在那里,装作特别累、无精打采的样子,测试一下这些孩子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有个孩子走到我身边,问“老师,你怎么了?”我说“今天下午有点累呀,累得快站不住了!”孩子乖巧地说:“老师,我给你捶捶背吧?”心里窃喜,欣然答应。

然后我就坐在那,很享受的样子。他的小拳头很有节奏地捶在我的肩膀上。一会更多孩子围了过来,“老师我给你揉揉肩,我给你按按腿”。

我开玩笑地说我都有当皇帝的感觉了,孩子们哈哈大笑。有个孩子还纠正说不应该是皇帝,你是女的,应该是皇后。一个女孩还说老师如果你是一个大胖子就好了,这样我们就能够给你多捶一点了。

说着笑着,此时的孩子们开心极了,他们觉得很有成就感,感觉自己棒极了!我问他们累不累,他们异口同声地说“不累”,此时“母慈子孝”,多和谐的画面。好了,气氛都到这个程度了,我说“晚上回家给自己的爸爸妈妈也捶捶背,揉揉肩……”孩子们高兴地应允着。

有几个孩子给我捶着背,还高兴地说“老师,你好美,我好爱你”。他们说老师你好美,并不是我们成人认为的相貌美,而是孩子们发自真心的喜欢。咱长什么样自己还不知道吗?但是听到他们那稚气、真诚的“小情话”,还是被他们感动了。

人常说教育是一场单恋,最终是自己感动自己,但此时感觉教育真的是一场双向奔赴。昨天在办公室和许老师还说这些孩子们真是一个个“顺毛驴”,和他们“打感情牌”比批评教育更有效。

天性纯良,这就是孩子,这就是孩子天性,需要我们好好守护,好好呵护。

“老师,如果有其他班的老师看到了怎么办?”

“哇,他们肯定羡慕得不得了,羡慕我咱们班的孩子怎么会这么懂事!这么知道心疼老师!如果他们知道了你们回家也是这样做的,他们肯定更羡慕,夸赞咱们班的孩子在学校知道心疼老师,在家还特别懂得孝敬父母!”

第二天孩子们欣喜地告诉我,昨晚给爸妈捶背了,我也欣慰地笑了。为师幸福,幸福为师。

五、尊重孩子差异是修行。

我们希望每个孩子优秀,希望每个孩子都能达到我们要求的目标,但是孩子之间确实有差异,面对这些“步伐”缓慢的孩子,我们一味批评、生气、埋怨也是无济于事,倒不如心平气和地承认孩子之间的差异,尊重孩子之间的差异,在差异的基础上与家长做好沟通,共同努力。

记得我班那个瘦小的孩子,刚开学我就发现他各方面都要慢一些,就连他跟你说话都要很努力地去听才能够明白他的意思,更别说知识基础了。

当时他的家长跟我说:“董老师,我们家小泽(化名)各方面都有点慢,希望你多费心。”我很感恩家长能够坦诚地跟我说明孩子的情况。

我说:“关于孩子反应慢这样的话,我们知道即可,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说。孩子慢点没关系,只要孩子努力,我们共同努力。”

现在小泽出现了可喜的进步,虽然他比其他孩子仍然慢一点,但是他很努力,也很认真,他在自己的基础上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进步。

教育是一种双向成长,我们在教育、滋养孩子的同时,孩子也在教育、滋养着我们。

我们学校任校长说要相信相信的力量,相信吸引力法则,用正向的东西去吸引、引领孩子,学会养孩子的能量场。

作为教育人,我们眼中面对的应是学生问题,而不是问题学生。一些学生会反复错,反复做,但是我们要反复抓,抓反复。只要我们努力的次数比他们犯错的次数多,孩子们就会朝着我们期待的方向、引领的方向慢慢前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