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们到青春期开始变得很奇怪。。。

两年多未见外甥,再见时,连身边的宝爸都跟我说,咋感觉这孩子变化好大啊。

我问,变成啥样了?

他说,以前这娃,嘴巴叽叽喳喳就不停,如今变得沉默不爱说话了。

问他问题,他也只简单地回答“嗯”、“对”,就没有下文了。

孩子到了青春期,你会发现,他好像变了一个人,甚至对于父母来说,他变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孩子到底咋想的?他们是怎么一回事?今天我们就来聊聊青春期的孩子。

青春期孩子的转变

 

  1. 心理闭锁

 

青春期的孩子,大多都不爱跟父母说话,因为他们到了这个年龄阶段,会出现一种“心理闭锁”的现象——封闭内心,不轻易坦言。

 

进入青春期,他们会感觉自己已经是个大人,并且走向成熟,有独立的自我意识,不能再像个小孩子那样没羞没臊了。

再加上他们的想法往往得不到大人的理解,所以,他们会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封闭起来,少表达自己。

 

但他们又渴望被理解和接纳,所以,跟同伴们,他们有着说不完的话,而面对父母,他们却不愿多说。



  1. 强烈关注自己的外貌和风度

 

青春期的孩子,会变得特别在意自己的外表。

 

他们出门,必须打扮得整洁、漂亮,如果哪天出了糗(尤其是在同学面前),他们可能会觉得,天都塌下来了。

另外,他们还很在意自己的风度。待人接物,他们经常表现得得体大方、彬彬有礼。

 

青春期的孩子,很在意自己的形象,这就导致,他们可能比较“臭美”又“自恋”。



  1. 有很强的自尊心

 

为什么说,青春期的孩子,最好不要去打骂他了?

 

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他们的自尊心特别强。你的否定和指责,可能会让他觉得,自己这个人是有问题的,是没有价值的。

 

尤其是在同学、熟人面前,你若不管不顾地教育他、指责他,他的自尊心若受到强烈打击,可能就会做出过激的事来。

那么有一个很奇葩的问题

➡️为什么会更倾向于讨厌妈妈?

后台收到过很多家长的私信,说孩子一到青春期,就喜欢跟爸爸“吐槽”自己,跟自己说的最多的就是“不想跟你说话;别问了,说了你也不懂;你能不能别烦我……”

为什么孩子会这样呢?为什么青春期的孩子,会更倾向于“讨厌”妈妈?

  1. 约束多

青春期的孩子,最大的特点,就是他觉得自己是个大人,应该有自己的审美和隐私。

而在父母眼里,不管他长多大,都只是孩子。

尤其是妈妈,相对爸爸来说,平时管孩子生活、学习方面比较多,即便到了青春期,妈妈对孩子的约束也不会减少。

该吃什么、穿什么、用什么、什么时候才能玩手机等等,这一系列的约束,会让孩子觉得这是张无形的网,压得他透不过气。

为了挣脱这种束缚,孩子就会不断反抗,导致与妈妈矛盾增多。

 

2. 保护多

保护孩子,是妈妈的本能。相对于爸爸的冒险和探索,我们带娃会更倾向于安全和保守。

妈妈平时的口头禅可能就是:

这个不行,那个不能,我说了不可以,你听到了没有啊,下次记得了吗……

由于会出现“心理闭塞”现象,面对这些唠叨和过度保护,孩子只会不耐烦地说,知道了知道了,真啰嗦。

甚至有时候一听见妈妈开口就赶紧溜,剩你一人在原地叹气。

3. 主张多

 

孩子在青春期时,乐于接受各种外在的、新鲜的观念和思想,而当这些新潮的思想与父母观念一碰撞,矛盾自然就产生了。

 

对于育儿这块,妈妈可能比爸爸更执着,会用自己的理念去要求孩子。

 

由于青春期孩子自尊心强,更注重同龄人和外界的评价。为了摆脱“孩子”这一标签,他会使自己的行为看起来更像大人,便会不自觉反抗妈妈。

 

青春期是每一位熊孩子们都会经历的成长过程,在这个阶段爸爸妈咪们也会学习和拿捏怎么和孩子保持适合的距离空间又不陌生的家人关系,也能了解到孩子们进入青春期时的情况和变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