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孩子都是一颗神奇的种子,他长在什么样的土地上,就会开出怎样的花。而每个优秀的孩子,都是家庭的产物,是教育的果实,是心血的倾注。
因为学校教育是一样的,老师传授的知识也是一样,孩子之间的差距在于家长。可以说,教育孩子,拼的就是父母。所有家长都要摆正一个事实:什么样的家庭,培养出什么样的孩子。所有家长都必须明确自己肩上的责任,坚持“三多、三少、三不要”,做好孩子教育的“第一责任人”。
家,是教育的根。父母,是孩子的终身老师。
优秀的父母,不在于文化的高低、金钱的多少,而在于是否有担当意识。
①做孩子的学习引领师
孩子的学习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状况和学习态度,家长关心孩子的成长就要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正确引领孩子学习,让孩子学会吃学习的“苦”。
②做孩子的习惯监督师
《家庭教育促进法》着重强调了“父母要更多关注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生活习惯的培养。”
父母要严格要求、落实监督,才能培养出自觉自律的优秀孩子。
奥巴马说过:“我不会做一辈子的总统,但我要做一辈子的好父亲。”
优秀的孩子,都是父母陪出来的。一定要趁孩子还小,趁自己还在做父母的“有效期内”,用心陪伴。
①给予高质量陪伴
父母对孩子的陪伴,不在于时间长短,而在于质量有多高。
即使每天只有短短半个小时,只要能用心陪伴,帮助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就是高质量的陪伴。
②学会聆听和沟通
父母陪在孩子身边,最重要的是了解孩子在想什么,需要什么,害怕什么。学会聆听,从了解孩子的感受开始,并好好沟通,给予精神上的力量,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
教育孩子,家长离不开老师,老师也离不开家长。
一个孩子最大的幸运,莫过于既拥有永不缺位的家长,又拥有恪守职责的老师。家长和老师配合得越好,孩子的教育就越会成功。
①尊其师,才能信其道
教育孩子就是这样的道理,他尊重你、信任你,才能听从你的教诲。
再优秀的老师,也不可能让所有家长满意,但为了孩子,请一定要维护老师在孩子心中的形象。
②家长不护短,老师不姑息
教育是一件严肃的事,不能以爱的名义一味对孩子让步,不管不骂不罚培养不出优秀的孩子。
家长不护短,教育才有力量,老师不姑息,学生才会有未来。只有家校和谐了,孩子才能真正受益。
在大人看来,听从命令的孩子就是乖孩子,其实这样做是在伤害孩子。
长期被呼来喝去,孩子处于被动服从的地位,不利于其人格的发展。
一段和谐的亲子关系应该是,父母的话,孩子乐于听;孩子的话,父母懂得听。
①与孩子平等对话
适度的严苛,应是父母懂得好好说话,学会倾听孩子的意见,尊重孩子的自主性,让孩子勇于表达。只有好好说话,平等交流,才能养出有幸福感的孩子。
②最好的教育是帮助孩子
让孩子机械般地服从命令,这不是教育。教育应该是走在帮助孩子成长的路上,教育的本质更是让孩子成为他自己,让他拥有与这个世界更好来往的能力。
思想家卢梭说过:世上最没用的三种教育方式就是,讲道理、发脾气、刻意感动。孩子之所以是孩子,是因为其思维方式不及大人,如果只是讲道理,教育是无效的。然而,道理该讲还是要讲,但更多是要让孩子体会。
①道理是做出来的
卢梭说:“事事讲一番道理,是心胸狭窄的人的一种癖好。胸怀广阔的人会去做道理,用实际行动来彰显道理,而不是单纯地讲。” 做得有道理,比说得有道理更重要。
②情绪比语言重要
用唠叨来强化道理最让人糟心,尤其是在情绪化的情况下。
遇到事情,不应该让激烈的情绪控制自己,而是要平和却严肃地和孩子好好沟通,和孩子一起解决问题。
心理学家说过:“奖赏可以强化某种良性行为,直接驱使人去做某事。但是渐渐地,它会让人只对奖赏感兴趣,而对被奖励行为失去兴趣。”
物质奖励使用多了,只会对孩子身心发展不利,逐渐养成和家长讨价还价的坏习惯。
家长要学会善用物质奖励,一定要有分寸,凡事有度,过犹不及。
①应奖励好的行为
即使要进行物质奖励,也不该奖励结果,而是应该奖励孩子好的行为。
比如,可以对孩子说:“你只用半个小时就练好了字,字迹工整,你自己也从中获得了自信,所以给予你奖励。”
②多给予精神鼓励
家庭教育中,我们更倡导精神鼓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的原则。
低层次的鼓励是语言,高层次的鼓励是行为,比如一个拥抱、一个微笑等。更不要轻易许诺,许诺了就要兑现。
三不要
网上曾有个话题:什么样的家庭,最容易伤害一个孩子?有位知名主持人的答案是:为孩子事事包办的家庭。父母事事包办,是在剥夺孩子的自主权,最终只会养出一个成年巨婴。
①父母的爱是为了分离
父母爱孩子是本能,可要分清楚什么才是真正的爱。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一场渐行渐远的分离。为人父母懂得放手,孩子才能大胆飞翔,真正成长。
②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
生活中父母要让孩子吃做家务的苦,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孩子意识到做家务是全家人共同履行的义务。在这过程中,父母应有耐心,持之以恒。
著名作家毕淑敏说:
“年轻人最无助的根源是跟别人做比较,如果你收起了比较,你就获得了最基本的自由。”这句话对孩子而言,同样如此。世界上没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孩子。
①学会欣赏孩子
每朵花都有自己的香气,每朵花都有自己的美丽。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要学会欣赏自己的孩子,有的放矢地夸奖孩子,肯定孩子的付出,让他活出最美的自己。
②让孩子跟自己比
父母要尊重孩子之间的差异,如果真要比,应该让孩子自己跟自己比,今天跟昨天比,这次跟上次比。哪怕只有一丁点的进步,孩子都会充满自信,积极乐观向上。
董卿说过:你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首先你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教育孩子的王道,就是父母执着地栽培自己。养育孩子的过程,也是父母自我成长的过程。
①父母的认知要提高孩子的培养,拼的是父母认知。“双减”之后,孩子之间拉开更大差距,未来会有不可逆的教育和社会分层。父母要不断学习,紧随时代脚步,成长起来,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②父母必须做好榜样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所说的每句话,做的每件事,其一言一行中都会成为孩子脑海中不可磨灭的“学习教材”。言传身教,做好榜样,就是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家庭教育促进法》中提到:好的家教是孩子成才的关键。
父母的高度决定孩子的高度,父母的格局决定孩子的未来。最成功的父母,是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活出孩子钦佩的样子。
您有拿到我们派发的多功能半圆尺但是不知道如何使用吗?您知道如何使用它的全部功能吗?您可以观看下方视频 您可以通过使用这个多功能半圆尺 : ✅轻松活出不同角度的线条 ✅轻松画出不同直径的圆形 ✅轻松测量不同线条的度数
您有拿到我们派发的多功能半圆尺但是不知道如何使用吗?您知道如何使用它的全部功能吗?您可以观看下方视频 您可以通过使用这个多功能半圆尺 : ✅轻松活出不同角度的线条 ✅轻松画出不同直径的圆形 ✅轻松测量不同线条的度数
我们先来看一看: 孩子为什么要撒谎? 一种可能是因为恐惧:环境不允许孩子说真话。 一旦孩子说了真话,就会遭到否定、批评或惩罚。 举个例子—— 4岁的明明不愿意去幼儿园,向妈妈抱怨:“我讨厌XX老师。” 妈妈大吃一惊,回答说:“老师每天教你读书写字,你要尊重老师,不能讨厌老师。” 但明明坚持说:“不,我讨厌老师,我不想去幼儿园。” 这下,妈妈不耐烦了,她严厉地斥责了明明:“不去幼儿园,妈妈就不管你了…
村上春树在《海边的卡夫卡》中写过这样一段话: “孩子就像一棵小树苗,家庭环境就是浇灌的水。 如果水质过差,最终树苗不仅不会成为参天大树,还会枯死。” 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接受的第一份教育来自父母,影响他的第一个环境是家庭。 家庭教育怎么样,必然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Copyright@2022 Panda Education C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