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孩子有没有这些情绪失控的时候:看中某个玩具没给买,便坐在地上嚎啕大哭;看动画片时,被家长制止就开始发脾气;玩玩具遇到困难,就直接把玩具零件摔地上;在学校与同学有矛盾,会抓狂甚至打人等等。
面对这些情绪失控的时刻,家长通常都无可奈何,不知道该怎么缓解孩子的情绪。当孩子情绪失控时,难道真的一点办法都没有吗?
《正面管教》里一个挺形象的理论——″掌心大脑″,清晰又简单地演示了当情绪来临的时候,大脑是如何丧失理智的。
我们的大脑,就像一个拳头,大拇指是最可怕的情绪怪兽,另外四个指头是″大脑盖子″。当我们平静时,大拇指放在手心里握成拳头,″大脑盖子″是合上的,情绪怪兽也就被关在里面。
而当我们发脾气,与人发生冲突时,情绪开关被触碰,四个指头一张开就打开了″大脑盖子″,情绪怪兽瞬间上身。
很多时候我们以为对孩子的情绪表示理解和认同,他们就能平静下来。但仅仅认同情绪还不够。
等孩子情绪缓和下来,引导他调整认知,从另一种角度看待引起他困扰的事情。
例如:″玩具被同学不小心弄坏了,你觉得很生气。但是你打人没办法让玩具恢复原状。我们一起想想看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好不好?″
9种情况的沟通方式
在孩子闹脾气时,父母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孩子。
下面不同的沟通、处理方式,值得所有父母思考,一起来看看吧。
ד不要再乱扔东西了!”
√“你扔这些玩具,我会以为你不喜欢和它们玩了。是不是发生了什么事情?”当孩子发脾气的时候,父母越说什么我偏不要做什么。
不如换个角度来跟他们说话,告诉他们
″你正在做什么,这个行为无法表达你想说的意思。″
ד你再打人试试!”
√“你生气、你愤怒都是很正常,但是打人就不对了。”
我们要明确一点:情绪是没有错的,错的是表达方式。
打人、踢人这种伤害他人、伤害自己的行为都是不被允许的,拿别的东西出气更不是解决愤怒最好的方式。
ד够了,你到那边站着,没我允许不能出来。”
√“我们可以找个地方冷静下来。”
这种计时类的惩罚,只会让孩子的愤怒再度升级。
对孩子来说,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比无意义的惩罚更重要。
ד现在就给我去刷牙/吃饭/睡觉!”
√“你想要先给小兔子刷牙,还是先给自己刷牙?”
对孩子来说,发脾气是他们想要掌握主动权的方式之一,当他们想要独立就会发脾气。
这时候父母就要用一些小技巧,给孩子一个巧妙的选择:不让他们选择做或者不做,而是选择什么时候做,或者以什么方式做。
ד跟你说那么多遍,你到底有没有听进去?”
√“我说一遍,然后你小小声地在我耳边重复一遍,这样我就知道你有没有听进去了。”
用不同的音量说话,孩子会因为很好玩记住这件事。重复一遍,还能起到巩固的效果。
越是大声地吼他们,他们越不容易听进去。
ד不要走神,集中注意力。”
√“这个很难是吗?那我们先休息10分钟,再回来。”
根据研究生产力的公式,休息17分钟效果是最佳的。
中场休息时间能帮助孩子从重压的环境中抽离出来,集中精神,重新再来。
在孩子平时做作业、弹钢琴或者练习时,都可以用这个方式找回注意力。
ד你这样很丢人。”
√“我们找个没人的地方,解决一下这件事。”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加倍训斥孩子,事情发展可能会更糟糕。
将他们带走,找一个适合的地方解决这件事,既避免了事情的进一步恶化,也能有个更好的结局。
您有拿到我们派发的多功能半圆尺但是不知道如何使用吗?您知道如何使用它的全部功能吗?您可以观看下方视频 您可以通过使用这个多功能半圆尺 : ✅轻松活出不同角度的线条 ✅轻松画出不同直径的圆形 ✅轻松测量不同线条的度数
您有拿到我们派发的多功能半圆尺但是不知道如何使用吗?您知道如何使用它的全部功能吗?您可以观看下方视频 您可以通过使用这个多功能半圆尺 : ✅轻松活出不同角度的线条 ✅轻松画出不同直径的圆形 ✅轻松测量不同线条的度数
我们先来看一看: 孩子为什么要撒谎? 一种可能是因为恐惧:环境不允许孩子说真话。 一旦孩子说了真话,就会遭到否定、批评或惩罚。 举个例子—— 4岁的明明不愿意去幼儿园,向妈妈抱怨:“我讨厌XX老师。” 妈妈大吃一惊,回答说:“老师每天教你读书写字,你要尊重老师,不能讨厌老师。” 但明明坚持说:“不,我讨厌老师,我不想去幼儿园。” 这下,妈妈不耐烦了,她严厉地斥责了明明:“不去幼儿园,妈妈就不管你了…
村上春树在《海边的卡夫卡》中写过这样一段话: “孩子就像一棵小树苗,家庭环境就是浇灌的水。 如果水质过差,最终树苗不仅不会成为参天大树,还会枯死。” 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接受的第一份教育来自父母,影响他的第一个环境是家庭。 家庭教育怎么样,必然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Copyright@2022 Panda Education Center